京剧是否振兴已不取决爱好者的愿望和热情。当然,这并不妨碍京剧艺术家凭借着一个水袖一个亮相,就依然获得戏迷的喝彩。这时,谁又能说京剧不是艺术,戏迷不懂艺术呢?只是,艺术不是一切,艺术也不等于振兴。
文学有些像京剧。很多人盼着它振兴,不料也总是江河日下。面对文学的凄凉,很多人认为是由于缺乏真正的文学,缺乏文学精品,于是就抱怨商品经济的诱惑,好像文学格外不幸,生不逢时似的。其实,这次评出的茅盾奖鲁迅奖,多少算是代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一流水平了。然而对社会期刊,即使出版发表的全部都是茅盾奖鲁迅奖水准的作品,恐怕照样是不景气。也许通达的人会认为这很正常,但是经历过文学热潮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无动于衷,接受这份正常。
新时期以来,文学经历了两次失落。第一次是利用文学议政议经议论国家大事的传统受到纯文学的挑战,文学从此失去了轰动效应。文坛对这次失落充满信心,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凤凰涅?而已。
第二次失落不及第一次强烈。这次文学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中心的地位。
文学第一次失落,只是失去了广大普通读者,第二次失落,失去的却是知识分子和读书人。如今各类读书排行榜,推荐新书榜,很少有文学。真正的读书人很少读文学,这才是文学的真实处境。
在文人看来,不爱文学,等于没有艺术修养。热爱文学的人有一百条理由证明文学是崇高的艺术,但没有一条理由能够证明文学是不可替代的艺术。想想看,很多人可能不爱音乐、绘画、舞蹈,甚至京剧,但是不妨碍他们精通文学。由此可见,爱不爱文学与艺术修养高低没什么必然的关系。这如同在征婚广告中标榜热爱文学,并不能说明那求偶者的艺术修养一样。
文学式微与创作水平高低也没有多大关系。还是以京剧为例,京剧作为一门艺术,是非常成熟非常精深的,但即使是梅兰芳马连良再生,京剧也无法火爆了。《白鹿原》和《尘埃落定》比《班主任》和《乔厂长上任记》不知高明多少,而社会魅力却小多了。文变染乎世事情,兴废系于时序。这才是文学失落的根本原因。
京剧振兴,不妨碍戏迷继续发烧。只要不追求《红灯记》、《沙家滨》的昔日所谓繁华,就不会对京剧的流传失去信心。
文学一再失落,促使文学走下神坛。文学从此只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掌声。到了那时,文学也就无所谓失落了。